“大学时代是美丽的,花般的季节,水样的年华,同时,大学生活也是短暂的,在如歌的人生中,它只是一篇短暂的乐章。大学时代只有一次,就应该让它辉煌。”周祎舒在自传中这样写到。
我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霸
“其实,我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霸。”实际上,她曾连续三年获得校三好学生奖和国家奖学金,并发表了数篇处于科技前沿的论文,还有着两次的出国经历,如此成绩绝对称得上优秀,但她认为自己依旧没有做到理想中的状态。不同于刷题的大学霸,她潜心科研,乐于探索实践。
她有着惊人的毅力和对科研十足的兴趣。在她看来,科研实验就是“虽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的神圣事业。从她成为一名助理研究员那一刻起,她就把科研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当别的同学在逛街、看电影时,她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当大家在逛淘宝、刷微博时,她仍在实验室工作,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实验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总是在宿舍快关门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寝室。虽然也有灰心丧气,退缩徘徊的时候,但她总是快速调整心态,继续前进。凭着对科研的执着与努力,在科研的实验田里跋涉、耕耘、苦苦探索,周祎舒终于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子成长为一名“科研达人”。
目标——让人永不迷失的灯塔
周祎舒是一个会把握自己的方向的学霸,她通常能给自己确定极为清晰的目标。从大一入学时开始,她就已经认定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她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下定决心要把学习搞好,也正是因此,和别人相比,她才拥有着更清晰的目标,并为之继续前进。
对她来说,对学术的热爱给她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怀揣着我的梦想,我尝试去做硬件,不过失败了,经过这次失败后我发现可能是我自己的方向把握的不够准确,于是我又尝试着去做软件,做移动端开发,幸运的是,我所参加的项目获得了学校的‘求是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才开始学会把控自己前进的方向。
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能源光子学功能实验室,她遇到了周军导师和刘抗师兄,实验室浓浓的科研气息,导师、学长、学姐们对科研的孜孜以求,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的感染着她。“这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实验室,大家都追求卓越,发表的论文水平都很高,同时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坚定了自己走科研道路的信念。”
大一的时候,周祎舒也曾加入过学生会,但她发现可能并不能学到什么,于是选择了退部专心学习。“所以现在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去做许多事,并没有成群的伙伴,不过这也没有办法,既然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就应该接受这样的现实。”当我们选择了一种生活状态时,就应该去接受它带来的一切,热闹也好,孤独也罢,不需要怀疑,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16年11月,以周祎舒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Self-powered Multimodal Temperature and Force Sensor Based on a Liquid Droplet”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1.7)上,与此同时,她参与的论文“Wearable Thermocells Based on Gel Electrolyte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Body Heat”及“Flexible Microfluidics Generator for Self-powered Systems”也分别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影响因子11.7)和Nano Energy(影响因子11.5)。
大学阶段,她一直相信知识没有疆界。学科交叉,学术交融,她一直以成为一个多文化背景多学科研究者为自己的奋斗方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向未来,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我既选定了走科研之路,就立志终身于科研相伴,就立志担负起自己的神圣使命,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
走在路上,享受生活的乐趣
生活中,周祎舒喜欢看纪录片,看英语书籍,大一的时候她浪迹于各种各样的社团,但最后她都很少再去了,更多的时间,她都是整天整夜的泡在实验室里,虽然过程会有些枯燥,但她却乐在其中。因为她觉得自己既然认定了这条路,就要一心一意走下去。
她始终都走在前进的路上,不管途中是怎样的艰难,都没有放弃。“之前为了学好英语,我逼着自己去看英语的原著,我先试着去看了看哈利波特,发现太难读了,后来我就选择去看饥饿游戏,当发现到阅读的乐趣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一本接一本的看英文书籍。一直到现在我都保持着看英文原著的习惯,这既提升了我的英语水平,又让我爱上了看书。” 在自己的小路上,她发现了很多从未体会到的乐趣。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因为认定了朝着梦想前进的方向,行走在路上,披着阳光,我们便会感觉到温暖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