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中午,第四期午餐会如约而至。党委副书记李玲老师、学工组长李文龙老师、分团委书记滕捷老师及其他年级辅导员与同学们就学院最近颁布的关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奖评优等改革政策进行了深入交流。午餐会上,李文龙老师(龙导)首先介绍了本次进行改革的背景。
龙导:关于综合测评和评奖评优文件的引入是学院学工组在学院整体综合改革布局下,经过多次开会讨论确定的集体决策。为什么要引入这样一个体系呢,这可以追溯到共青团中央提出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 全国学联 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 (中青联发〔2002〕14号)》)。其成立目的在于通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其实施工作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通过教学、课堂、讲座、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展开。简而言之,就是把每个人课外的活动做一个记录,并在毕业的时候给予一个素质拓展证,作为一个评价。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对于我们学院的学生,学业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学风比较严谨。但是,我们又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这个东西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形式与政策关心不够、参与社会公益与实践不够,沟通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还有待加强,组织的协调能力等这些方面比较弱。学院给我们的要求是为银河电子游戏1331领域造就一批具有 国际竞争力和人文情怀的应用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所以这种人文素养和其他情怀的培养应该从制度方向来导引。这才是我们搞这个改革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同学们简单理解的,强迫大家给学院做一些服务,去听一些讲座,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然后评奖的时候拿着个来作为要挟。这绝对不是改革的目的。至于加分的政策,是调研了全国很多高校的课外绩点制度之后所得到的。主要参考对象是武汉大学现在在全校推行的课外绩点综合测评制度。相比于他们我们分的更细,不像他们只有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只按照一个标准评下来。我觉得我们这样是好的,可以有所凸显。很多同学觉得这样做无法实现,但其实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这是很好实现的。我们可以有一个很大数据库来运行,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现在任何同学都有一个智能手机,以后大家可以使用同一个APP进行记录申报。现在最主要的是怎么把相互的差异体现出来,怎么平衡的把相互差距对照出来。大的方针是这样的,现在我们的目标是把这个政策做的深入人心,真正的可以通过这个政策可以真实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李玲:我再补充一点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我曾经在和毕业班交流的时候,很多同学人问我,老师我不知道大学这四年我做了什么,一到写简历的时候,发现自己不记得那些做过的事情来佐证我们的能力。再有,我们在面试的时候,很多同学觉得没有问题。可是说白了,很多同学是靠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金字招牌,并不一定意味着个体就很优秀。我们的就业形势,现在来看是可以,但这种好的就业形势并不代表着我们的学生真正的能力是和这个岗位契合的。那么我们长远的来看,我们的学生在10年20年后,做一些资深的科学家和研究者的很多,可是走向管理岗位的却很少。我们还欠缺的是一些可迁移型的技能,恰恰这一点决定了我们以后走向岗位的高度。我们不善于表达自己,不善于人际沟通,不善于去领导团队。综合的素质里面涵盖了很多很多,用人单位往往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的素质。我们的出发点,就是提升我们学生的可迁移技能。曾经我也想过大家都是自愿的形式,可是一自愿,我们看到的场景就是——上周我们请到的5个优秀的校友,4个辅导员,来的却只有三个学生。从校友讲述的内容来看,都是同学们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关于专业发展、创业实践、行业收入等等,但真的缺乏大家主动参与。很多同学觉得,这些和我目前有什么关系,但到最后需要这些的时候又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就开始抱怨说学校、学院不给他提供指导,没有资源和途径去了解,对专业迷茫、未来迷茫等等。所以我想,可能需要一定的措施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我们同学的这方面能力,哪怕这是强迫的也好。就像我们上课一样。我们应该正视它,把它看成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有些同学很功利的问我,我为什么要参加这些集体活动,为什么要我去做这些功利活动。那我也可以很功利的回答同学们,无论是你读研、出国、还是工作,你的这些经历就是你的筹码。尤其是对国外的一些大学,美国的很多高校,喜欢的并不是死读书的学生。他们需要一个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所以通过这些活动,功利上讲是提高我们的筹码。实际上,现有评价体系是没有这些信息,比如说,我们提供两个简历给用人单位或者导师,两者加权成绩差1分,但一个做了很多学生工作、科技创新或者社会公益,而另一个大学则是一片空白,你会选择哪个?如果没有素质评价记录,我们只能看加权成绩。那么实际上它的意义在哪里呢?实际上做这些活动会真正开拓我们的视野,教会我们同人打交道,你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看问题。我们的同学站在现在看可能会有所抵触,感觉有些时间我应该去自习却被强制要求做一些事情。这是因为你们没有看的长远,我相信从长远的角度,大家都会是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学生提问
A:不管它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权重怎么样,我觉得现在最大问题是从哪一届开始实施。对于我们大三的或许影响并没有很大。但是对于一些大一的学生可能就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因为很多学生进学校的时候想要好好学习,就很多组织没有加入。如果直接这样给他们实行的话他们可能会觉得很不公平。他们已经错过了很多招新,而这些可能很难弥补。
龙导:2016年9月份只是参考,真正全面执行我们会在2017年9月份评奖时全面执行。我们会在16年入学的时候着重提出这个事情,对于15级的学生也逐步推进实施。对于13级的学生,也会有一些影响。比如明年9月份国奖答辩的时候,不再会再出现台下评委对你们处于信息盲区的状态,全凭现场自述。他们很有可能会拿到一张很规范的表格,上面记录着你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及参加的活动等等。相信这样也会使我们的评奖更加的公平。当然在以后我们也会开设更多的学生组织和协会、兴趣小组及其他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
李玲:做这方面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评奖学金,包括以后对保研的复试时,很多面试学生的导师们抱怨什么也不知道,除了加权。以后我们复试时我们也会给专家评委提供一份表,里面具体有这个学生各种信息以及参加过什么活动等等。这将成为一份重要的参考。
B: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保研、评奖等的导向性太强,所以很多学生都去拼命的追求加权成绩,从而忽略了全面发展。拼到最后,提高一点点加权分数,都几乎占用了自己全部的课外时间。
龙导:没错,就是因为这样的指挥棒有所偏差。大部分时候我们看的都是只有加权成绩,在面试的时候主观性又太强,没有提供全面的信息。我们做这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改变这个倾向,让学生们追求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要让面试的时候有一个切实的材料让面试官更加了解这个人。
C:可是有一些学生他本身就不善于这些方面,他的闪光点就只有学习。很多组织的面试也没有过,那对于他们该怎么办呢?
李玲:我们的加分项是多样化的,不仅仅是学生工作及文体特长等,还有一些学业帮扶志愿者、公益活动、科技创新等等。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也会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大的平台,使每一个想锻炼自己综合素质的同学有地方可以去。(撰文:姚昊然)